转基因作物不适合中国国情!

By: | Comments: 6 Comments

Posted in categories: 中文, 网文备份

为什么人们会怀疑转基因作物?

基因本身,只要充分烹调就会彻底去活。只要不生吃(吃转基因水果和可生吃的蔬菜的除外),就没有理由怀疑异体基因会被某种生物机制转移到人类细胞中。

从这个角度,也是社会恐惧误解的主要角度,去质疑转基因,是会被轻易驳倒和耻笑的。

但是转基因作物就因此不应被怀疑吗?

非也。

转基因作物中被转的基因最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抗病基因,一种是抗虫基因。

但是抗病基因和抗虫基因是怎样工作的呢?抗病基因通常是产生各种生物碱和蛋白干扰素。抗虫基因通常是产生如果被生吃会破坏害虫肌体功能的生物毒剂。

这相当于使得转基因作物自身具备制造有机农药的能力。

和喷洒的农药不同。喷洒的农药总有分布不均,以及喷洒死角,以及作物本身对异体毒素的排斥,而效果有限。但是自身产生的毒素,却不会毒杀自身。例如断肠草,箭毒自己不会被自己毒死。同时在植物内部均匀分布,100%覆盖和有效。

这些毒素,如果是蛋白质类型的毒素,虽然充分烹调可以灭活,但是其毒性功能基团未必会被烹饪破坏。甚至反而会释放出来,产生更大的毒性。生物碱类型的就更是如此。例如很多中药中以毒攻毒的虎狼之药,其中的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熬制,仍旧拥有相当的药性和毒性。这种毒性是无法通过充分烹调彻底消除的。

可是另一方面,农药喷洒,为了达到足够的覆盖率,平均浓度远远超出祛虫灭菌的最低浓度。几十倍上百倍是通常的。而且涉及对抗药性较强的成虫的杀灭率,以及虫子选择性进食的问题,如果不在采摘一两个星期前停止喷洒,农药残留浓度通常会轻易超出对人体和家禽家畜的有害浓度。

转基因作物,因为它导致整株作物均匀对害虫和病菌不可食,所以很低的内源农药剂量就可以产生显著的驱虫防病效果。这个剂量远低于人类和禽畜的毒性标准。

这也是转基因专家和公司所凭借的转基因作物“安全”的关键证据。

但是这样转基因作物就真的安全了吗?

大谬!

第一,

传统外源农药,长残留期农药已经全部淘汰。新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农药,都有较短的有效期。其在自然环境中会被光,温度,以及微生物降解。也都有较低的被植物吸收的能力,基本上以表皮抗病虫害侵入为主。作物收获后,随着储藏,清洗,去皮,烹调的过程,这类毒素的残留量指数下降。但是食品检测的标准是制定在新鲜采摘时的农药残留量。你实际摄入的平均水平,只要处理得当,可能只有采摘时的1%或者更低。

但是转基因生成的内源农药,因为是生物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采摘时虽然浓度可能明显低于传统农药残余浓度,但是在作物彻底死亡之前,在储藏过程中,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为了生存做出的挣扎,往往会增加这类防御性生物制品的合成,浓度不降反升。另外因其内源性,越是成功的转基因,在植物细胞死亡之前这类毒素的自然降解速率越慢。因其内源性,清洗,去皮都无助于降低其浓度。烹调能多大程度降低毒性,存疑。所以无论如何烹调处理,食用时的残余毒性可能仍有采摘时的残余毒性的20%+。

这样就把转基因作物食用时的残余毒性拉平到了使用外源传统农药的非转基因作物的同样水平上了。

可是,因为转基因作物的采摘时残余农药浓度远低于施用抗病虫害农药的作物,其内源抗病虫害因子的人畜毒性研究一直没有引起科学界重视,缺乏研究数据。

第二,

转基因作物虽然可以用低得多剂量的内源毒素抗病虫害,但是如果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田里面有足够多的没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杂草,天然腐殖质,或者其他间种作物,那么病菌和害虫就可以依赖那些杂草,天然腐殖质,和间种作物作为主粮和繁育基地,仍然形成对转基因作物的侵害。所以转基因作物必须单独种植,并且必须施用高针对性除草剂,避免使用农家肥,而是使用精密配方的化肥,才能保证金身不破。

这些限制,导致三个极大的副作用。

一个就是,这些除草剂和化肥的残余,对人畜的毒性并不比施用除草剂和化肥的传统作物低。反之,因为传统作物对杂草的宽容度高,加上因使用农家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残余除草剂和化肥的浓度反而会低于转基因作物。

第二个,种植传统作物非常讲究轮作,保墒,间种,秸秆回埋等利用自然生物循环保持土壤肥力的,但是科学精密性不足的农业技术。这种做法虽然不利于利用较少劳动力耕作大面积土地,但是却能够维持田土的自然肥力,保持腐殖质和微量元素的平衡。而种植转基因作物,因为需要针对病虫害疫情施用农药的过程基本全免,而除草,化肥施用基本上只要定时定量就效果有保障,因此对节约农业劳动力成本非常有吸引力。这也就是转基因种子的主要卖点,以及可以在美国,阿根廷等农业人口稀少,大面积平原耕种模式下大行其道的基本动因。但是,土壤一旦采用这种种植模式,自然肥力会被迅速破坏殆尽。如果停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传统作物的化肥农药成本会比自然循环的土地大幅度上上升,失去竞争力。或者你把土地抛荒两三年,并且坚持施用农家肥,让其自然恢复。这两者对于没有补贴的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条件都是致命的。因此你一旦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没有外界资金帮助你根本无力放弃它。这种“成瘾性”一方面是转基因种子公司稳定的财源,另一方面却是深陷其中的农民的地狱。

第三个,传统作物因为营养主要来自自然腐殖质,因此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均衡。而转基因作物因为彻底依赖化肥,化肥中的微量元素配比局限于人类对这些问题的不完全了解。因此必然存在微量元素失衡问题。这种问题在转基因作物不占人畜食谱的绝大部分比例的现代,通常不会导致任何可观测后果。可如果据此不断增大转基因作物在食物中的比重,是否会有长期副作用,科学界并无已知的研究结果。这种问题甚至无法在短生命周期的实验室小鼠上进行研究,因为这类实验室动物的培养本身就已经大量依赖人工营养素。很难为他们配制纯转基因食谱而保持其正常繁育。

小结:

综上所述,转基因作物的食用残留毒性和施用农药的非转基因作物在同一水平上。但是转基因作物的除草剂和化肥残余甚至会高于传统作物。综合毒性偏高,毒理研究欠缺。种植转基因作物适合美洲农村地广人稀,地块面积大的自然条件,却不适合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地块小的自然条件。种植转基因作物存在成瘾性的问题,对保持土地自然肥力和轮作,间作等提高产量的精耕模式有难以逆转的破坏作用。转基因作物的微量元素均衡性缺乏足够科学研究。

基于这些判断,目前水平的转基因作物,在减少农业人口隐性失业率,增加全年总产,保持稀缺的可耕地的肥力三个方面不适于在中国大面积普及。目前水平的转基因作物,在毒理和营养学方面缺乏足够的研究,在法律方面缺乏足够自有知识产权,大面积推广存在是对人民的健康,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国家的未来不负责任的。

6 Comments

  • fancia says:

    转基因增产神话的由来。

    假设一种种子在没有病虫害的基础上,其亩产能达到300公斤。但是因为种植者受限于地广人稀,无力监视和针对性打药,一半的作物被病虫害和杂草毁掉了。所以他的实际平均收成是亩产150公斤。而转基因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品种,虽然因为生产抗虫蛋白和对除草剂敏感的代谢过程被破坏,即便精耕亩产也只能达到250公斤–明显是减产品种。但是因为没有虫害的损失和杂草的竞争,即便粗放耕作实际亩产也可稳保200公斤。

    这200公斤对于150公斤当然是“了不起的增产”

    这个就是转基因增产神话的由来。

    但是对于中国,因为普及杂交高产品种和精耕细作,理论产能达到400公斤每亩,精耕细作实际平均产值可保350公斤每亩。

    如果改种国外现有转基因品牌,即使达到理论稳产250公斤,也是产量大倒退。

    如果在国产杂交高产品牌的基础上转基因,因为同理原因,理论最佳产值将从400公斤下降到333公斤。即便精耕细作可以达到这个理论水准,相对现在的350公斤平均水准,还是略有减产。

    所以,因为转基因品牌没有理论增产能力,其基于粗放农业的表象增产模式无法在中国得到复制。

    在中国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将导致减产,土地退化,轮作失效(特别是种植抗除草剂品种后),粮食营养价值下降,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加剧等多方面的严重问题。

    此事不得不慎重!

  • fancia says:

    答疑五: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价值和科学价值何在?

    lxs124说:
    “如果中国在转基因种子的问题不进步,那么别国研究的大量成果形成了技术垄断,中国再想发展就会碰到技术壁磊。到时国外只需发布转基因食品无害,而大量种 植,因其产量高的特点,会大力压迫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使国内无人种田,中国要么花大钱买粮食,要么发生饥荒,局事动荡,加上国外势力操作,中国亡了,你们 高兴了?!”

    这里实际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说转基因这样不好,那样危险,那么中国还要不要支持转基因技术和相关科学研究?
    第二个问题:进口转基因粮食为什么会便宜?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反问一句:火绳枪相对冷兵器和弓箭,是不是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西方选择了继续研究发展,中国清初选择了放弃。结果鸦片战争中国被痛打。谁的选择更正确?一目了然。

    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就如同500年前的火绳枪。还处在相当萌芽的阶段。西方选择了不断深化研究。中国的选择是什么?

    显然我们不能再选择放弃。非但不能放弃,反而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雇用更多转基因科学家,创造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的,“创造问题”。这个就是科学最大的魅力所在。

    地球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很多生物互相作用和共存的机制尚未被透彻了解。将来人类进入宇宙,生活在完全人造的,规模小得多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一种成熟的基因工程技术,很难想象会有多少致命的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基因技术对地球自然资源耗尽后人类未来的意义,绝不亚于航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这个意义远远超出粮食安全的意义。

    但是,问题根本不在基因技术是否应该得到大量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层面。而是在于现在的转基因作物是否已经在技术上准备好取代传统粮食作物?

    答案是否定的。例如说,第一代转基因种子采用不育系,防止人工基因野化。但是失败。新技术采取基因删除技术,让转基因在植株生命的特定过程中从特定器官的基因组中随着细胞特化过程自动删除,让花粉和种子自然退化为不含转基因的基因组。你可以留种,只不过你留的种种出来的植株不再具备母本中转基因表达的抗病抗虫性状。实验室成功率100%。

    可这样就安全了么?

    这种过程,同样模仿病毒基因将自己从寄生细胞的基因组中有计划地剪切下来,以便组装子代病毒的机制。这些被剪切下来的片断,在被细胞代谢机制拆解前,恰恰更容易被植株感染的病毒携带出来。同样无法阻止人工基因野化。而在实验室培养环境下,因为人们根本对自然界中的非致病病毒缺乏了解,以现有技术和知识难以跟踪和模拟。

    同样,转基因表达的异体蛋白质和生物毒素,在转基因物种中是如何被代谢清除的,以及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表达如何和生长环境相互作用方面,都缺乏数据和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普遍种植,就和500年前用火绳枪装备的军队,如果偏逢战场连阴雨,或者敌人人数太多,头三枪后敌人已经冲到面前,可自己刀盾已经因为缺乏训练生疏了,或者根本没带来,是不是会被砍瓜切菜大溃败?

    反对普及转基因种植,不是要灭绝这种技术,而是因为这种技术还远远没有成熟,没有到可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现在就拔苗助长,一旦其中某种悲剧可能性成为现实,谁为13亿人的生存负责?

    转基因专家们联名呼吁推广的思想可以理解。中国科研的一贯思路就是科研必须为生产服务。如果你的专利能卖出去,你就可以不依赖竞争白热化的政府基金,而是用种子公司的收入支持进一步的研究。你们希望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从政府决策者的角度,必须有人告诉他们转基因技术还有多少悬而未决的可能隐患,这种急功近利的思路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国的确应当增强转基因技术的国家投入,弄清这些问题,在西方之前弄清这些问题,才是我们将来得以得益于转基因技术的最大保障。

    就比如,北洋水师买到了大舰巨炮,为什么还会输给日本?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大舰巨炮好的一面,而对海战战术,损管,战备,和后勤缺乏重视,贸贸然用不成熟的技术去对抗对海战学习和了解得更透彻的敌人,结果一战而畏敌,最终全军覆灭。中国现代如果贸贸然在不掌握关键专利,不掌握细节技术,不掌握技术步骤的所以然的前提下,推广转基因主粮种植,一旦出了漏子,国际粮食市场必然落井下石,中国的国家安全将危如累卵。

    正因为这个,才有结论:“大面积推广是对人民的健康,中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国家的未来不负责任的。”

    第二个问题:进口转基因粮食为什么会便宜?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看到中美农业生产模式的差异。中国农业劳动力有2.8亿,可耕地有18.3亿亩。人均只有6.5亩。美国农业劳动力只有108.5万,但可耕地有26亿亩。人均2400亩。是中国的370倍。2400亩是1.6平方公里,1000米乘以1600米。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合理监控其中害虫和杂草分布而针对性使用农药。因此他们种植自身不抗病抗虫的传统作物,如果不滥用农药,病虫害损失将使其平均亩产远低于中国种植同样种子的地区。因为同样大小的地块,中国有370人看管。(尽管实际上可能只要80人看管就够了,其他290人打麻将)就算美国这2400亩小麦亩产只有150公斤,而中国亩产350公斤,按中国收购价1.28元每斤,那个美国农民收入92万元。这边370个农民收入215万元。扣除种植过程中的投资70万元,这个美国农民净收入22万元,大约3.55万美元。中国地少,农机使用少,可能只花费60万元。净收入155万元,人均4200元。

    这些数据基本上符合中美两国农业的现实。

    可是,如果美国农民改为种植转基因小麦,因为病虫害大大减少,他可以轻易增产到亩产200公斤,33%。虽然仍旧低于中国精耕细作的350公斤,但是他收获96万斤。如果他改善自己收入到5万美元(31万人民币,收入上升40%!),而投入因为节省农药和增加种子投资,略有减少,假设还有65万元,他这96万斤只需要卖1元人民币一斤。这就是为什么转基因进口粮食价格会下降的原因。

    但是,如果中国这370个农民也使用同样的转基因种子,节省化肥钱5万元,现在不需要80个人看着,可能50个人就够了。其余320人去打麻将。亩产因为原本已经很给力了,绝对不可能提高到400公斤。从好处想,提高到370公斤,很乐观了。结果我们收获177.6万斤。国际市场价格被转基因打到了1元每斤,中国农民结果只卖得177.6万元。扣除投资65万元,剩下112.6万元,人均收入3043元,比原来的4200元减少27.5%! 如果假设农民收入不减少,还是4200元,我们的转基因小麦还是得按1.24元每斤收,或者国家补贴43万!

    可见,推广转基因作物根本无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因为转基因种子,美国粮食成本下降,就推论中国也可以通过使用转基因种子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从数学上就是谬误的!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中国不推广转基因主粮种植,而是大力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化,例如将农村劳动力从2.8亿降低到1.4亿,将2400亩地上的劳动力从370个降低到185个,那么维持原来的非转基因种植模式,将非农忙时打麻将的人数从290个降低到105个。因为农机使用增加,成本从70万增加到75万,产量还是亩产350公斤,则即便卖到1元一斤,总纯收入仍有93万,人均5027元,上升20%!而保持了中国农业的竞争力。

    在这个农业人口城镇化的基础上,如果采取转基因种子,用类似的方法计算,人均收入是5816元,进一步增加15.7%。弥补这个缺口,国家只需要补贴14.6万。

    可见,从最乐观经济学角度,采用转基因种子给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增益非常有限,不足以弥缝和外国转基因农业的成本差距。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镇化就业为首要着力点。在转基因技术多方存疑,中国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贸然推广弊大于利。

    外国采用转基因种子降低成本的模式无法在中国复制。

  • fancia says:

    答疑四:

    种过了转基因作物的农田还能种别的非转基因作物吗?

    东方狂说:
    “可笑之极,我们这里种植转基因棉花多年,我家里也种植了转基因棉花,棉花采摘完毕之后马上种植小麦,没听说过谁家因为种植了转基因棉花而造成小麦颗粒无收了的。”

    fancia原文说:
    “但是,土壤一旦采用这种种植模式,自然肥力会被迅速破坏殆尽。如果停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传统作物的化肥农药成本会比自然循环的土地大幅度上上升,失去竞争力。或者你把土地抛荒两三年,并且坚持施用农家肥,让其自然恢复。这两者对于没有补贴的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条件都是致命的。因此你一旦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没有外界资金帮助你根本无力放弃它。”

    对比可见,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当然,你种什么它长什么。不存在所谓的“绝收”问题。

    但也不是没问题。正如我原文中所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土地,如果你严格遵守种子公司制定的除草剂和化肥施用计划,土壤自然的腐殖质因为没有自然补充而迅速耗尽。那么如果第二年你种植非转基因作物,你的土地就相当于从寸草不生的荒原上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一样,如果你和你的没种转基因作物的邻居相比,如果你们同样使用化肥农药,你的收成会差一些。但是你仍旧会有收成。如果你追求同样的收成,你在施肥和精细照料上面的支出就会上升。这种产量或者投入的差距可能只有10%左右。听起来很小,是不是?

    但是,你要考虑到当今农业微薄的利润率。当今中国农民的务农平均利润率接近高达50%左右。而发达国家农民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低到了20%左右。就是说,你如果销售了4万元的农产品(按1.28元每斤收购价算,折合小麦31250斤,约40亩地一季的产量),其中2万元花在了你这一年中购买种子,雇用短工,购买化肥农药,租用农机等等开支上。你最后用于支付你自己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剩下2万元。也许不到。而如果你因上一年种植转基因作物,这一年你将或者只能从2万的投入中收获3.6万的产值,或者你投入2.22万仍然获得4万的产值。你就会比你邻居贫困20%。这样忍一忍,加上政府补贴,中国农民还过得去。

    而如果在美国和阿根廷,因为只有20%不到的利润率。接着种转基因,还是20%的利润率,卖20万美元农产品自己剩4万美元,也小康了。可如果放弃转基因,这一年投资16万美元只有18万美元的收成,就剩2万美元给自己,这就吃不饱饭了。所以他们跳进这个陷阱就初不来。

    而中国,随着人口城镇化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人数下降,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土地面积上升,必然导致农产品利润率下降。10几20年后,中国的农产品利润率也会下降到30%或者更低,转基因非转基因轮作带来的收入差距就会让农民无法放弃转基因。

    正是在这种低农产品利润率的放大作用下,转基因作物会对农民的种植意向带来难以抗拒的扭曲。

    虽然种过了转基因作物的农田还能种别的非转基因作物,但是这种算细账的收入扭曲,将带来难以控制的后果–或者形成转基因作物依赖性,或者大大增加国家对非转基因作物种植者的补偿压力。

    这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 fancia says:

    答疑三:

    转基因作物中的异体基因是否会通过食物链混入动物基因组?

    huabeifox1说:

    “首先,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无论如何也不会漂移的人的身上,和生吃熟吃无关。要不然狮子早就变成角马了。”

    这种利用过度夸张推翻论点的修辞手法非常幼稚。

    人类现在所使用的转基因技术,绝对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向病毒的复制机制学来的本领。

    病毒本身没有细胞器,无法自我复制。它们只能在侵入寄主细胞后,将自己的基因序列,有些是DNA,有些是RNA,转基因到寄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激活。然后寄主细胞的细胞器将为病毒基因制造它重新组装需要的蛋白质,并复制其基因组。在这种过程中,如果存在多种病毒交叉感染,病毒就有可能将采用类似转基因机制的其他病毒的基因片断包装起来,形成新基因变种。

    如果病毒侵入的细胞恰好在分裂复制,而复制部分不含有完整病毒基因组,病毒携带的基因组就会导致细菌变异。

    如果病毒恰恰侵入动物的雄性性器官,而生成的精子不含有完整病毒基因组,部分病毒携带的基因就可能被携带入动物的子代。

    正是这种过程的存在,大自然才能够在DNA精确复制的大环境下完成物种的变异和进化。这种变异和进化如果靠DNA复制出错,统计学上根本不可能完成。后者正是物种神创论的核心“科学依据”。

    而病毒交叉感染造成的转基因突变,经过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就成为物种进化的根本动力。地质大灾变时期,物种进化突然加速,新物种大爆发,也正是因为灾变条件下健康生物比例锐减,健康生物相对病毒感染生物的竞争优势减弱,以及疾病大爆发,才有更多的自然转基因过程得以存活和巩固。

    所以,采用和病毒转基因近似的技术培育的转基因物种,其外源基因被病毒从食物中携带到肠道寄生菌,甚至到寄主细胞中的概率远大于角马基因进入狮子体内的概率。

    huabeifox1还说:

    “转基因作物并不排斥农家肥和间作,因为无论环境中有多少虫害,抗虫基因都会发生作用,不但不会侵害转基因作物,甚至转基因作物还会通过杀虫来保护其他作物。 ”

    这个就更外行了。你当然可以对转基因作物施农家肥,和间作其他非转基因作物。但是你的种子公司会告诉你,因此导致的在土壤腐殖质和间作作物上繁殖的害虫吃了你的庄稼,造成减产,他们不负责任。那么你做何选择?为什么转基因作物的抗虫能力不会保护其他间作作物?因为毒蛋白无法从转基因作物内出来,所以根本毒不到没有开始吃转基因作物的虫子。结果就是,赖在间作作物上的小虫子长大后,爬到你的转基因作物上猛吃一通,然后死掉,给你造成损失。而且因为转基因内源毒蛋白浓度远低于喷洒同类农药,所以即便能毒死幼虫,可能根本毒不死成虫,给你来个一拍两散。

    更糟糕的,这样造成的病怏怏的成虫非常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促进抗性基因通过病毒自然转基因过程扩散,促进形成抗毒害虫变种。

    更更糟糕的,转基因种子不可能100.000000000% 都是不育系。如果其中混入或者变异产生恢复系和保持系植株,如果你间种同科作物,人工基因进入其他物种的概率就会急剧上升,造成人工基因野化,而后者将无可避免地促进抗毒害虫变种的诞生。

    结论:

    转基因技术本身并不神秘。它源自自然界的病毒生命循环,并且是自然界物种演化的首要内因。

    转基因作物中的人工基因之所以比原生动植物基因更容易通过食物链混入其他物种基因组,不是没有根据的梦寐,而是有科学根据的,通过病毒交叉感染进行的,切实存在的自然生命演化过程。

    这种人工培育的,可以被病毒利用的基因片断,一方面因其来源于较高等生命形式,而更有可能在寄主基因组中被遗传下去,另一方面大大增加寄主基因组变异概率。这种变化,如果在全球性地质灾变期间,会给中招物种更多变异机会,增加物种进化延续几率。而在非地质灾变期间,则会导致中招物种变异率上升,繁衍能力下降,在生存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促进中招物种灭绝。

    人类揭开人工跨物种转基因魔盒,并且将转基因物种作为主粮,非常有可能因为这个途径,成为自取灭亡之举。

  • fancia says:

    答疑二:

    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要构建不育系?

    大家对转基因作物不能留种存在非常大疑虑,并以此推断食用转基因作物会导致动物生育能力下降。

    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

    种子工业化培育,为了保证制种质量,1965年,美国R.T.拉梅奇提出利用“平衡三级三体”的遗传机制:即在正常染色体上具有隐性雄性不育和隐性稃色正常的基因,在额外染色体上有相应的显性可育基因,并在其附近设法引入一个能使稃壳有色的显性标志基因,两者紧密连锁。额外染色体一般不能由花粉传递,只能以30%的比例由雌配子传给下代。这样的三级三体自交后将产生二体和三体两类植株,二体植株具纯合的雄性不育基因和正常稃色;三体植株带有一个显性可育基因和有色稃壳。通过光电比色装置对种子稃色进行筛选,可将带雄性可育基因的有色种子剔除,以繁殖纯不育系。

    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良种和转基因作物育种。事实上并不仅仅转基因种子是不育系的,连大家非常推崇的杂交稻等等都是不育系的。不育系实际上是雄性染色体三体基因组。除自身因染色体异常导致无法生成正常雄蕊花粉外,并不影响作物其他品质。另外对转基因作物而言,雄性不育恰恰是防止人工基因从花粉流入自然界的首要屏障。如果允许抗虫基因通过花粉自然传递到野生稻和杂草中,则害虫将迅速自然淘汰形成高抗性变种,进入类似滥用抗菌素导致超级细菌产生的灾难性怪圈。

    不育系所结的果实并不含有任何刻意生成的,可导致动植物不育或者基因异常的生物毒剂成分。

    但是,这一科学结论是否可以作为“食用不育系转基因作物不会导致动物精子畸形,生殖能力下降”的充分论据呢?

    不能!

    前面说过,转基因物种因为其含有外源基因和外源基因表达所生成的抗虫生物制剂,例如抗虫蛋白。这种东西的存在方式和工作方式非常类似于病毒在细胞内自然转基因的机制。因此非常有可能异常激活生物体内一些罕见的抗病毒机制,产生为人们尚未了解的微量其他生物毒素。而这些毒素的自然功用就是抑制病毒体重新组装,抑制动物细胞分裂复制。

    这类毒素如果过度进入人体,则轻者表现为精子异常,皮肤过敏–因为这是人类代谢迅速的细胞群落。重者诱发骨髓异常,导致白血病和各类淋巴性癌症。

    这些并非转基因本身的产物,因此在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口中一贯被忽视和无视。另外,由于科学界对生物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非常欠缺,也缺乏关于这种机制的确凿的科学证据。

    但是,过去数十年间,人类疾病统计研究发现的男性不育率上升,皮肤过敏日益普遍,以及血源和淋巴源癌症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是否和人类化学工程和基因工程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导致上述抑制病毒体重新组装,抑制动物细胞分裂复制的生物因子过度摄入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转基因作物进入食谱之前,最终消费者总有办法,例如购买昂贵的有机食品,充分清洗去皮,避免生食等方法尽量减少这类物质进入体内。但是转基因作物将导致农产品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同样含有这种物质,避无可避,从而形成遍及全部人口的健康威胁。

    这才是对转基因作物的疑虑的核心所在。

  • fancia says:

    答疑一:

    关于转基因作物抗虫的原理。

    这个因基因种类而异。这里举一个例子:

    抗虫水稻是将微生物的Bt基因(编码δ-内毒素或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到水稻基因组中,使水稻体内产生Bt蛋白,而这个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可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胞杆菌已有百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超过10年。

    这个例子被普遍作为抗虫转基因玉米对人畜无害的解释。

    但是,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无论如何安全,它是不进入植物体,可洗涤掉的。

    可如果转基因到玉米中,转基因玉米与变异野草杂交,苏菌基因的抗性即有可能因食物链来到食草动物群落中,使普通害虫演化为抗性虫,形成恶性循环。蜂群衰竭失调可能跟苏菌转基因野生化有关。

    另外,任何基因表达在生物中都不是孤立的。苏菌转基因作物一方面产生内源Bt蛋白,另一方面细胞不可能对这一异源蛋白无动于衷。细胞本身的抗毒抗病毒机制会因此有所激活,而导致其他生物毒素含量增加。这一点科学界从未认真研究评估过。基本上是盲点。而后者则是转基因作物超出施用同类农药的作物的危害性的来源。

    这个问题不是来自目标基因及其表达本身,而是植株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对于异体性状表达的自然防御反应的副作用。所有关于食用转基因作物造成的存疑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是目标基因本身的问题。而这才是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