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Month: July 2013
Fedora 19 get back eth0
1) yum remove biosdevname 2) add net.ifnames=0 to GRUB_CMDLINE_LINUX in /etc/default/grub 3) grub2-mkconfig -o /boot/grub2/grub.cfg 4) renam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whatever to ifcfg-eth0 5) change to NAME=eth0 inside ifcfg-eth0 Thanks to Jann5s
中国人买房的压力真的大得离谱吗?
“当然也有一些人,30岁左右,结婚了,那就会考虑在洛杉矶稳定下来买房子。如果夫妻俩有10万一年的收入,那么买个50-100万的房子,压力还是有,万一失业了怎么办?美国公司说裁员就裁员。但是比起在北京上海同样10万人民币的收入,现在基本上都是200万以上的房子,压力要小得很多” 这个数据基本对。但是这种解释,就误导大了。 在美国,如果不是特别受到上层青睐,年工资涨幅只有平均2%。那么,你今年买一相当于家庭年收入六倍的房子,10%首付,30年贷款,10年后还有原房价72%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升22%,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4倍。15年后还有原房价60%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到原来的升135%,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2.66倍。假设如期30年还完贷款,总还款额是房价的174%,或者买房那年工资额的10.45倍,总工资额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40.57倍,负担指数25.8%。 在中国,即便不是特别受到上层青睐,年工资涨幅也有5%。那么,你今年买一相当于家庭年收入16倍的房子,10%首付,30年贷款,10年后还有原房价72%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升63%,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7.07倍。15年后还有原房价60%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到原来的208%,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4.62倍。假设30年还完贷款,总还款额是房价的174%,或者买房那年工资额的27.84倍,总工资额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66.4倍,负担指数41.9%。 虽然,这样算起来,中国的30年周期房贷还款负担指数仍旧比美国高62.4%,但绝不是16/6=267%,高出167%那么玄乎。 另外,美国绝大多数公司和学校没有年终奖,奖金,节假日奖金这些说法。加上奖金,中国人的实际年收入一般不是月工资乘以12,而是乘以14或者更多。如果以14论,那么上面的计算就变成: 在中国,即便不是特别受到上层青睐,年工资涨幅也有5%。那么,你今年买一相当于家庭年收入16倍的房子,10%首付,30年贷款,10年后还有原房价72%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升63%,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7.07倍。15年后还有原房价60%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到原来的208%,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4.62倍。假设30年还完贷款,总还款额是房价的174%,或者买房那年工资额的27.84倍,总工资额加上奖金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77.5倍,负担指数35.6%。 这个数据,就比较符合中美的国家现实。美国房地产需求已经比较均衡,25%的30年房产负担率基本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因为城镇化仍旧在进行时中,地产定价倾向于收入接近和高于同龄平均收入人群。如果已买房者平均收入达到全社会平均收入的138%,那么他们的平均全寿命负担就和美国接近了。 当然,中国房地产价格随着买家人群平均收入趋向于社会平均收入,相对社会平均收入的价格乘数必然从现在的16~20倍逐渐下降。但是只要中国经济保持适当的增速比如说6-7%,房价对平均年工资的倍率就不会从16跌到6,而只可能趋向10,假设25%的全还贷期间负担指数。 如果你不是特别不运气的话,假设你年工资涨幅能到7%,尽管仍小于GDP涨幅,每年能拿相当三个月工资的奖金, 那么计算如下: 你今年买一相当于家庭年收入20倍的房子,10%首付,30年贷款,10年后还有原房价72%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升96.7%,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7.32倍。15年后还有原房价60%的房贷没还,但工资提到原来的276%,此时欠的房贷相当于收入的4.35倍。假设30年还完贷款,总还款额是房价的174%,或者买房那年工资额的34.8倍,总工资额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94.5倍,加上25%的奖金,总额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118倍。30年还款期总负担指数是29.5%。 同时,美国人买房每年还要交相当于房价1.5%的地产税和保险,其总支出实际是房价的219%,或者买房那年工资额的13.14倍,总工资额是买房那年工资额的40.57倍,负担指数32.4%。 这个已经和多数中国现行“房奴”持平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敢买,还贷得出,还得完20倍工资的房贷的原因,而美国人基本6倍封顶,就贷不到款的真实原因。
中国的房地产的支柱性来自人民的需求
关于中国的房地产: 60后70后的城市居民恐怕95%有这种感受: 70年代:三世同堂,一室一厅事实上1.5室无厅,上下铺木板床,每户12平米,几户合用厨房卫生间甚至根本没有,蹲式马桶或者公共厕所,大木盆(洗衣洗澡通用),15W白炽灯,一个月一度电一立方米水。漏风小木窗,粗糙水泥地面,砖地面,甚至土地面。木凳子,个数比人少。年画是唯一装饰品。一年一换。保洁只有笤帚簸箕抹布。根本不知道家里还可以装浴室… 80年代:扩房扩房扩房,加层,3层变4层5层,终于有了自己的厨房卫生间。虽然厨房只有4-6平米,卫生间蹲一人就没地方了。两室一厅南北通,40+平米,漏风钢门窗,磨光上漆水泥地面(终于可以拖地了),两三平米小阳台,弹簧双人床,洗衣机,电视机,煤气罐。小方桌四把椅子,吃饭学习两用。小镜框,稚嫩的照相馆和睦家庭照。10度电5立方米水… 90年代:公租房商品化,1000左右一平米。继续扩房。50年代的旧楼和平房土坯房开拆。为了不装电梯,7层打住。高层住宅开始出现。卫浴合体,可以在家淋浴,坐式抽水马桶。煤气热水器。抽油烟机,大电视(其实也就20来寸),席梦思,组合式整面墙衣柜。冰箱。冒着烧保险风险使用的窗式空调。50-100度电10-20立方米水。目标80平米,转角阳台,铝合金门窗,瓷砖,塑料地面,三室一厅。大彩照,小彩照。沙发茶几逐渐普及… 00年代:高层如雨后春笋。大套,上下层,餐厅客厅起居室分家,书房客房卧房分家,双卫浴,每个房间的分体空调,3卧3厅2卫浴到4卧5厅3卫浴,至少一个坐浴盆,多种合成地板材料,家庭影院40+寸电视,不到160平米不好意思说有房。3+电视,一大一小俩冰箱,吸尘器,酒柜,整面墙书柜,就算不读书也要摆它几百公斤。走进式壁橱,让分立式组合衣柜走进历史。长沙发,转角沙发,长茶几。仿名画,书法,传统工艺品,逐渐挂上墙面。封闭式6+平米大阳台可以当一个小日光房间用。每月用200度电50立方米水轻松自如… 10年代:别墅式户型,小区必要有绿地,球场,游泳池,停车楼,200+平方米,家庭影院有自己的房间,个性化装修,超大床超大主卧房,冰箱要能自动制冰的,厨灶要玻璃台面无明火的,实木古典家具,防火隔音的隔墙和内门,高速宽带网,水流按摩浴盆,遥控电动窗帘,挑厅,精拼装地板(需要打蜡的,不可以水拖),吊顶,双阳台,一大一小一封闭一开放,孩子弹不弹琴书房里都要有一个立式钢琴。角桌,饰品办圆桌,大花瓶,激光蚀刻人工水晶,大块色彩斑斓的矿石,真假莫辨的古董,挂毯,夜灯,花式吊灯。多少家庭拥有第二套房,第三套,异地地产投资… 所有这些,如果我们没有房地产,可能有么? 1980年,城市居民1亿左右,人均住房面积3平米。3亿平米的总住房面积,不到2000万套。 2012年,城市居民7亿左右,人均住房面积25.6平米。179亿平米的总住房面积,大约22000万套。 这就饱和了么?够用了么?房地产业就完结了么? 中国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人口将稳定在16亿左右,其中至少12亿要成为城镇人口。中国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6平方米和29.7平方米。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为40至45平米,美国人均住房面积大约为中国的三倍多,也就是92平方米左右。中国无法达到美国水平,但是中国人口密度并不比欧洲高,追求人均35平米不算过分吧。那么中国城镇住宅总存量的极限将是420亿平方米,比起现在的179亿,增长空间还有135%。同时,中国房地产使用年限是70年。即便呢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年更新率也将是6亿平方米。以目前年均住宅竣工面积10.7亿平米计算,需要保持37年后才会达到饱和。 即便计算年均住宅竣工面积以8%的速度增长,饱和点也在15年之后。 加上其他的社会进步,例如服装产品的进步和多样化(衣),例如食品的丰富和对食品安全的逐渐重视(食),例如航空,高铁和快递业务的迅速进步(行),以及电子和数字产品的进步(信息),以及行政司法的透明化和细节化(管理),房地产,作为衣食住行加上知情权和参政权六大社会支柱之一的房地产,绝对有条件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持续下去。即便将来房地产饱和了,以当前人民币币值10000元一平米计算,年均6亿平米的更新量,仍旧是6万亿的产值。加上年住宅维护成本按1%房价计算,就是另一个4.2万亿产值。这就是大约19.6%的GDP,可持续的。 如果这不算支柱,什么算支柱? 中国房地产的支柱性不是炒作出来的,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