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leizhou


Website:

http://bitc.bme.emory.edu/Members/lzhou.html

About this author:


Multiple Cygwin coexist

in one cygwin, do mount -m > c:/somewhere/mount-cygwin1 in another cygwin, do mount -m >c:/somewhere/mount-cygwin2 then edit their cygwin.bat, add lines umount -A sh C:/somewhere/mount-cygwin1 in the first cygwin.bat after @echo off line then edit the second cygwin.bat, add lines umount -A sh C:/somewhere/mount-cygwin2 in the cygwin.bat after @echo off line now two versions of […]

With Palin as VP candidate, will McCain be the next president?

卦象:乾(乾下乾上)变为大壮(乾下震上) The symbols: 111111 (sky over sky) -> 001111 (thunder over sky) 乾:元,亨,利,贞。 这个卦象说明McCain的竞选道路在选择Palin作为搭档之前是通行无阻的。形势一片大好。这远远好于七月五日的预测。这期间的主要变化就是Obama选择了Biden作为其副总统候选人。 The symbol of current says, before McCain chose Palin as VP candidate, his campaign has been into the best possible route. Everything looks bright and positive. This is much better than what the “Book of change” predicted on July 5th. And […]

第六章[谷神不死]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万物的创生之神不会死去,它就是自然规律的本原。这个自然规律的本原通向我们世界的途径,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这个创生的力量至今虽然若隐若现,仍旧无处不在。它对宇宙世界的影响作用永无止境。 评论: 道德经的第六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讨论了宇宙的起源。它认为宇宙的创生决定了我们宇宙的自然规律,或者说“道”。它认为这个创生过程仍旧在进行之中,并且永远不会终结。这个观点和现代理论物理学的终极宇宙观不谋而合。后者认为宇宙存在一个创始,自然规律即从那里来。宇宙的宏观膨胀一直在进行中,而且存在这样的观点即自然规律会随着宇宙的演化而逐渐演化。 道德经的第一章并未阐明“道”“名”“万物”的起源,而只是阐明其间的关联。但是任何有思想的人,在听到这样一堆概念后,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问题:你说的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而这一章就给出了一个非常确切的回答。这一切的起源,是不可捉摸的。只能归之于神秘,给一个创始之神,创造之神,或者“谷神”的名头。然后阐明这个起源并非是创造了就不管了,永远离去了。而是,这种创造的力量始终在起作用,“不死”。自然规律,“道”,就是这个“玄牝”的造物。而这个“玄牝”通向我们世界的途径,“玄牝之门”,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造物的力量始终在起作用,尽管并不明显,但却永无止境。 这是一种存在初始的开放宇宙观。虽然现在尚无物理学的终极结论验证它,但是这显然与经过数十年研究后硕果仅存的少数主流宇宙观之一 暗合。 评论: 这一章非但不是象某些肤浅解释中所说的表现远古时期生殖崇拜的含义,而且也不是牵强附会的利用生殖器官比喻世界的根源。它明确地阐述了一种甚至在现代物理学前沿看来都非常可能符合实际情况宇宙创生沿革图景。一种世界理论,如果不能提出和兼容一种合理的世界起源演化图景,是不可能站得住脚的。老子道德经在前四章基本原则阐述之后,立即在第五章对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实际上是人际不平等根源的“仁”的概念进行鞭挞之后,非常及时地推出自己的宇宙观,让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筑在坚实的宇宙现实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了第五章中对“仁”的鞭挞的客观性。老子道德经的宇宙观,在这短短25个字中,跃然纸上。

大脑工作时如群星闪耀此起彼伏

原先被认为无用的细胞,居然也能如神经元一样,在刺激下做出反应,让大脑闪耀,如同星河。 “胶质细胞”就是大脑里的海绵。科学家认为它们作为填充物支撑着我们大脑。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同样参与了大脑的工作。这一结果可能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生物体最神秘的器官。 该研究由麻省理工学院的舒默尔斯和中国留美学者俞洪波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成果发表在近日的《科学》杂志上。本报记者专访了俞洪波。他详细讲解了此项研究的全过程。 如果你是美剧《豪斯医生》的粉丝,那你一定不会对“fMRI”感到陌生。它就是“脑功能核磁共振”。它一直是科学家探索大脑功能的工具。它让研究者直接进入“脑的丛林”。 一个脑包含数千亿个神经元,还有更多的胶质细胞填充其间。“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能身临其境,处身于兴奋的脑中,那将会是电光闪烁,此起彼伏,密如 织网。”俞洪波解释说现代脑成像技术让我们实现了这一梦想。研究人员如孙悟空一样缩小身形,进入铁扇公主的颅腔,置身于脑细胞的丛林中,观察这些细胞。 “了解了每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就能破解脑的秘密。” 可是fMRI也有缺点。它的信号来源是模糊的,多年来科研人员不知道脑的活动是如何引起fMRI信号的,因此对fMRI结果的解释也是格外小心; 同时fMRI检测非常粗放,它的空间分辨率在毫米级别,而在1毫米见方的脑皮层内,有几十万神经元,人们无从得知具体的单个神经元的信息。记录单个神经元 的电活动,传统办法是在脑中插入及其细小的电极,可是一根电极最多只能记录几个细胞,工作起来如同大海捞针。 2001年,俞洪波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新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始是用于形态学研究的,2003年我和同事将它应用于活体动物雪貂的长期形态学研究并取得成功。” 这一系统的核心是双光子激光成像。“分辨率可以小于一微米,比头发直径小百倍。”研究人员用多种荧光染料标记大脑,如果荧光分子遍布细胞全体,研 究人员就可以看到动物脑内细胞的全态。如果染料是与脑活动相关的,比如说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大幅升高,采用特殊的钙离子染料,钙 浓度增加,荧光就增强;钙浓度降低,荧光就减弱,这样就可以检测细胞的反应强度。 结论延伸 解开脑功能成像之谜 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区和神经元的完全匹配,这样的精确有何意义?MIT教授聊起了以前的一个猜想,胶质细胞可能与血流相关。 研究人员立即联想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现象:星型胶质细胞只在一个非常特定的麻醉水平以下才反应,而这个水平与我们多年来在进行血流相关的脑功能成像中总结出的“魔术阈值”完全一致。“星型胶质细胞反应时,脑功能成像的血流信号也强烈,反之亦然。” 此后,研究人员又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猜想:神经元精准的功能区与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区匹配,由星型胶质细胞来控制局部血管的扩张,以精准控制局部 血流的变化,从而为包括fMRI在内的脑功能成像提供信号来源。即使神经元反应正常,只要星型胶质细胞不反应,脑功能成像信号几乎完全消失。 俞洪波解释说,脑功能成像研究开始之初就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人们知道脑血流和功能相关,可不知道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比如脑的功能反应增强一倍, 脑血流是否也线性增强,这涉及到对成像研究的基本解释。过去多年来有很多解释,可矛盾重重。而星型胶质细胞的发现,则解开了脑功能成像的秘密,此时距离在 脑功能成像被广泛应用已经十多年。 对此,德国马普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在同期《科学》上发表的专题评论文章说:“单个星型胶质细胞独特的反应模式完全挑战了过去的学术观点。” 《科技评论》对这一结果则评价说:它可能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科学奥秘:为什么当代脑功能成像方法的基础———脑血流,与脑功能密切相关?

第五章[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间的运动并没有仁爱,心肠软所带来的区别,万物在相互作用的时候都是遵从同样规律的,并没有什么和草狗纸人不同的地方;圣人待人处事,同样不以仁爱为出发点,对待百姓人人平等,不因人而异。天地之间,万物的运动不正像风箱那样吗?看似空无一物却不能一直压缩下去,拉动得越猛烈,排出的风就越大。绞尽脑汁人为建立分别,只会引发更多更复杂的矛盾,总有黔驴技穷的一天,不如回到自然规律的中道,人人平等。 评论: 这一章秉承第二章的思路,着重解析人类行为学,人际关系学上的一大误区,就是关于“仁”的概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基础就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白而言之,就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要看人下菜单,对贴有不同人为标签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态度。例如孝,就是针对父母和长辈亲属,忠,就是针对君主上司。虽然道德经产生的时代早于儒学的成熟,但老子已经看穿这种不合乎道的趋势。道德经第五章尖锐地破解了所谓“仁”的迷雾。首先,它指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否定的事实: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具备“仁”的特性的。自然规律,“道”,作用于万物,和作用于草狗纸人没有什么不同。同样,下一句是历史总结性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篇幅有限,并未言明是那些上古圣人的行为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但是比较封建社会的尊卑概念,以及现代社会的人人平等民主意识,显然“以百姓为刍狗”更加贴近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而以出身爵位定尊卑的“忠”的观念,就明显低了一个层次了。 下一句,“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则形象贴切地描述了物质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个从哲学上,揭示了物质的普遍联系。从科学上,阐述了空间非空以及作用的非孤立性的精辟陈述。随后指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与其去拼命建立和复杂化以人为的“仁”为基础的道德观,不如回到朴素的自然规律的,放弃这种人为区分三六九等的努力。这个“守中”,守的正是人人平等的中道。 评论: 这一章既不是贬低人类智慧,鼓吹愚民政策的说辞,更不是主张统治者采取轻贱人民利益的反人类言论。反之,这一章的思想超越了统治中国乃至世界两千年的社会尊卑秩序,破除君权神权父权带来的生而不平等直指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符合“道”的道德观。这一章可谓是揭示民主观念的深层合理性的精辟谈论,可称为民主思想的总纲。

Can Republicans reign the White House for another four years?

卦象:困(坎下兑上)变为蛊(巽下艮上) The symbols: 011010 (lake over water) -> 100110 (mountain over wind)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这个卦象说明现任美国政府显现困乏之态,虽然没有办法马上走出困境,但最终不会有过尤。现政府说的话没有人相信,所以只好少说为妙。 The symbol of current says, that the US government ruled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has been in broad complex trouble.  Although there is no way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s, there is still no critical danger.  Nobody is still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并没有实质的存在,但它适用的范围却无穷无尽。它看起来空洞无物,却又似乎是万物所依存的根本所在。依据道德法则,万物的突变都失去了突然性,万物的纷繁都现出了内在的规律,万物的表征中看似自相矛盾的地方都调和为一体,万物和其环境的冲突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它没有实体的存在,却又无法否定它的存在。我无法得知“道”是什么的产物,但是它显然起始于任何实体和意识之前。 评论: 这个乃是老子哲学观点的总纲。通过这一章,道德经声明了这样一种哲学观点,就是, 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一种超越实体的存在,超越存在的存在,超越意识的存在。它规定了万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法则不是意识总结的产物,而是超越意识的存在。理论上,如果人们认识了相应的自然规律,那么所谓突变,事故,巧合就都有规律可循;所谓纷繁复杂就都有逻辑可解;所谓不同观点的多面性就可以找到其内在的一致性;所谓本体和环境的区别就可以联系在一起。这个,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种基本法则的存在,不是那种物质的存在。它没有具体的对应对象,所以说“渊兮,似万物之宗。”它没有具体的对应对象,却无法否定它的存在,所以说“湛兮,似或存。”我们无法得知“道”是什么的产物,但却可以确信道的存在要早于任何实体和意识之前,所以说“象帝之先”。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老子第四章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本章给出了一个超越这个问题的答案,即存在一种高于思维和物质存在的存在,即“道”,即“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存在“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无法寻觅其起源,但是却是早于和超越物质存在和思维存在的存在。在这个高度上,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都显得苍白无力,低了一个层次。在道德经的哲学高度上,既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也不是是意识决定物质,而是“道”规范了物质的运动,甚至“似万物之宗”,体现为万物依存的本原;“道”同样规范了意识认识的范围,乃是“可道,非常道”之道。 指出超越物质和意识之上的第三类存在,也是终极存在,“道”的存在,奠定了道德经哲学观的基调。这种哲学,超越唯物唯心这两种走极端的片面哲学,将对世界的观点和并为对“道”的认识和使用。这种超越的世界观,奠定了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的基调。 总结: 道德经的第四章,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总纲。真正的哲学,看到了超越物质精神的第三存在,“道”的存在,才是物质和精神的本原。物质以道为规则运动,才体现物质的存在。精神认识道的“可道”,才体现精神的存在。在这个哲学高度下,所谓唯物唯心的争论显得非常渺小和无意义。 道德经前四章,乃是其总纲部分。涵盖科学,个体行为学,管理学,和哲学的基础框架。在这个基础上,以下的道德经章节将讨论比较具体的学科和问题。

第三章[不尚贤]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译文: 不把人用贤与不贤这种框框去区分,不去吹捧拔高所谓贤人,就能够让人民不把时间精力用在互相争斗上;不故意抬高稀有物品的价值,就能够让人民不去把做盗贼当作一种好职业。不去刻意标榜一些虚幻的目标,就能够让民心不陷于混乱。所以如果治理国家的人圣明的话,他应该不去引导人民追逐虚幻的价值观,而是尽量让人民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富足;尽量引导人民减弱放弃其不切实际的政治要求,而是尽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时常引导人们不去追逐那些所谓远大目标,而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去仅凭着大胆就去尝试,这样一来,就没有不和谐平静的社会。 评论: 这个乃是管理学的总纲。管理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消除内耗。消除内耗,谓之为治。消除内耗,需要做到的就是,消除集体内部纷争,“使民不争”,杜绝内部互挖墙脚的零和游戏,“使民不为盗”,促使内部各部分的目标不冲突,“使民心不乱”。做到这些,道德经第三章提出了三个治本的途径,就是,不片面区分拔高奖励所谓贤人,就能消除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耗;不故意抬高稀有物品的价值,就能够杜绝内盗;不去标榜虚幻的目标,就能够避免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解释,以至民心混乱。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引导民众放弃好高骛远,“虚其心”,更加脚踏实地,获取眼前利益,“实其腹”,达到丰衣足食,生活富足;不去为所谓远大理想奔走疾呼,“弱其志”,而是把资源时间用在强身健体上,“强其骨”。这样一来,民众不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欲望,知道不能任性胡来,那这个集体没有不和谐平静的。 这一章,长久以来被误解为黄老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此章未有一句反对人民获得信息和知识,没有一句反对教育。这章所反对的,事实上是管理者的浮夸,误导,简单化模式化处理复杂问题,试图用简单远大理想空想目标推动集体这些简单粗暴的管理误区。例如,一个常见的管理误区,就是管理者为一个目标设立高于这个目标实际价值的诱饵,诱使部众向那个方向努力。但是这样一来,能兑现的自然有限,否则得不偿失。群众都不是傻瓜,自然会看到先到者先得,后到者没份的事实,而这个诱饵的价值超出做成这件事的合理付出。因此,人们就会付出额外的劳动去给竞争者下绊子,互相倾轧,结果做到这件事的实际支出远远高于原本的预期,欲速而不达。同样,如果过分拔高一样东西的价值,让得到它的合理劳动付出远远低于它的价码,那么人都不是傻瓜,就会去付出额外的劳动,宁愿冒为贼为盗的风险去获得它。但是这样,因为是集体内部一个人得到另一个人失去,只能是零和负和游戏。所谓远大理想的问题同样在这里。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条确定的道路达成它,所以各自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从集体的角度看,合力往往很小甚至为零,全部用在内耗上了。这些,合格的管理者都应当尽力避免。那么管理者究竟应当怎么做呢?“虚其心,实其腹”,不要给大家画大饼,而是脚踏实地,引导大家获得能看到摸到,真正嘉惠生活的好处;“弱其志,强其骨”,引导大家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所谓远大理想,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真正搞上去。“使民无知无欲”,不是愚民和压制人民的欲望,而是让人民抛弃幻想和盲动,“知不敢弗为”,不去一时冲动胡作非为,那么,这个集体,社会的管理就可以保障是成功的了。 总结: 道德经的第三章,是管理学的总纲,不是愚民政策的总纲。这一章仍旧继承前两章的核心理念,世界的规律,是平等的。分别心,是人为的。管理学,如果去强化人为的分别心,就会导致内耗,内斗,和混乱。反之,如果尊重自然的规律,还事物的本来价值和自有联系,管理同样会获得成功。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明白美好的东西之所以被认为美好,是因为存在丑恶的东西和它对比。都知道善良的人之所以被称为善良,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人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安静和响亮,前和后,这些相对的概念,都是因为互相比对才存在的。所以圣人做事情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才去做,他们行为的表率作用,并不是来源于基于相对概念的说教。世上万物,不管引起什么变化,都不自称始祖;不管创生了什么东西,都不据为己有;不管做了什么事情,都不居功,不躺在功劳簿上停止前进。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淘汰。 评论: 这个乃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世间万物的运动,本没有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这些分别。这些分别都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立场对比出来的。所以你如果追求对比的一个极端,你就不可能避免对比的另一个极端伴生出现。对分别的追求,事实上加大了差异,促进了反面。所以,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不是去追求那些你认可的极端,而是要平息这种分别心,做事情不设目标,不去制造分别,不以分别的言论去教训区分他人。只有这样,为人处事才能合乎自然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居功,不总把过去的所谓光荣历史挂在嘴上,而是时刻跟随现实前进。这样,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为人处事,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个就是为人处事最容易违背的一条自然法则。人们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观点去区分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追求一个,厌弃另一个。但是,殊不知,这些概念本来就是出自人们的分别心,你区分得越清楚,你所不希望的反面也就越清楚。这种区分,用一个时髦的词汇讲,就是零和游戏。无论你区分得多努力,总和总是中性的,是零。而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区分上了。这纯粹是浪费生命作无用功。而人们对这个世界非零的影响,仅仅存在于那些不以分别为动机的行为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你可以放下这种分别心之后,你就不会为了维持那些分别而停滞不前。“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些都是世界万物不停滞的描述。只有当你可以做到不停滞的时候,你才可以不被淘汰。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不断演变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的判据和永恒的分别。所有分别都是基于一定立场。一旦人们陷入分别心,就束缚了自己适应现实的能力,导致被世界淘汰,走向灭亡。 总结: 道德经的第二章,强调分别的人为性,指出制造分别,强化分别仅仅是零和游戏。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章指出人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为人处事的准则应当避免去刻意制造和坚持分别,更不要躺在过去的分别心上面,束缚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章,是指导人类言行顺应自然的总纲。

GEXEC installed on the cluster

Caltech GEXEC is a scalable cluster remote execu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fast, RSA authenticated remote execution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jobs. It provides transparent forwarding of stdin, stdout, stderr, and signals to and from remote processes, provides local environment propagation, and is designed to be robust and to scale to systems over 1000 nodes. Internal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