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道德经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明白美好的东西之所以被认为美好,是因为存在丑恶的东西和它对比。都知道善良的人之所以被称为善良,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人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安静和响亮,前和后,这些相对的概念,都是因为互相比对才存在的。所以圣人做事情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才去做,他们行为的表率作用,并不是来源于基于相对概念的说教。世上万物,不管引起什么变化,都不自称始祖;不管创生了什么东西,都不据为己有;不管做了什么事情,都不居功,不躺在功劳簿上停止前进。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淘汰。 评论: 这个乃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世间万物的运动,本没有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这些分别。这些分别都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立场对比出来的。所以你如果追求对比的一个极端,你就不可能避免对比的另一个极端伴生出现。对分别的追求,事实上加大了差异,促进了反面。所以,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不是去追求那些你认可的极端,而是要平息这种分别心,做事情不设目标,不去制造分别,不以分别的言论去教训区分他人。只有这样,为人处事才能合乎自然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居功,不总把过去的所谓光荣历史挂在嘴上,而是时刻跟随现实前进。这样,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为人处事,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个就是为人处事最容易违背的一条自然法则。人们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观点去区分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追求一个,厌弃另一个。但是,殊不知,这些概念本来就是出自人们的分别心,你区分得越清楚,你所不希望的反面也就越清楚。这种区分,用一个时髦的词汇讲,就是零和游戏。无论你区分得多努力,总和总是中性的,是零。而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区分上了。这纯粹是浪费生命作无用功。而人们对这个世界非零的影响,仅仅存在于那些不以分别为动机的行为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你可以放下这种分别心之后,你就不会为了维持那些分别而停滞不前。“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些都是世界万物不停滞的描述。只有当你可以做到不停滞的时候,你才可以不被淘汰。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不断演变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的判据和永恒的分别。所有分别都是基于一定立场。一旦人们陷入分别心,就束缚了自己适应现实的能力,导致被世界淘汰,走向灭亡。 总结: 道德经的第二章,强调分别的人为性,指出制造分别,强化分别仅仅是零和游戏。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章指出人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为人处事的准则应当避免去刻意制造和坚持分别,更不要躺在过去的分别心上面,束缚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章,是指导人类言行顺应自然的总纲。
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
原文: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可以描述的,但是却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描述。万物的分类定义,是可以定义的,但是却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定义。没有分类区别,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状态;类别的分化,是天地万物诞生的途径。所以只有以非关联性的方法,去探查万物自身的特性;只有以关联性的方法,去探查万物的相互作用。万物自身的特性及其相互左右两者起源相同,却有着不同的名称定义,它们一同成为时间的规律。规律进至规律的规律,就是了解万物特性的途径。 评论: 这个乃是物理学的总纲。物理学研究时间万物的构成及其遵循的法则。物理学的实践证明,任何物理定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任何物理现象,在某个极限条件之内都是可以用定律描述的。但是,没有任何物理定律,可以不受任何极限条件的限制,普适于任何情况。这就是“道,可道,非恒道。” 同时,现代科学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系统分类上,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给它一个“名“。但是,无论任何命名法则,分类方式,总是存在模糊地带,存在不适用的特例。这个就是“名,可名,非恒名。” 物理学有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宇宙的本原,“天地之始”。宇宙的本原是否可以给它一个物理学上的分类命名?显然没有办法。因为这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这种分类的其他类别中的成员,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是在这个宇宙中观察到的,那么你的本原分类命名显然无法涵盖这种观察,因此是错误的。如果是这个宇宙中无法观察到的,那你是怎么知道的?不就成了莫须有了么?所以,“无名,天地之始”。同样,物理学研究的就是,任何事物的起源和演变。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起源和演变无可追寻的东西或者现象。这个,就是“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讲的是科学研究方法。如果你要研究一个客体的自身特性,你就需要尽量将其孤立,排除其它事物对其的影响。如果你要研究一个客体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你就不能忽略任何可能的外界影响。 事物的自身特性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作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具有同样的本原。所以说“同出而异名”。而这个共同的规律,物理学上叫做“理论物理”,道家即称之为“玄”。“玄之又玄“”,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说规律之上又有规律。而掌握这些规律,就是物理学的理论,就是理解万物特性的唯一法门,所谓“众妙之门”。 总结: 道德经既不是宗教圣经,也不是文字游戏。它的第一章,是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的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