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道路综述总纲

By: | Comments: No Comments

Posted in categories: Opinions, 中文

中国GDP里面第一,二产业占的比重看似不合理,但实际确有其合理之处。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足够写一本书。简而言之,中国社会现在的发展程度以及产业结构类似于美国20世纪2-30年代大萧条期间。那时美国第一第二产业因为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教育培训水平的劳动力需求锐减。而同时社会自然创造不出能够吸收这些劳动力的新行业,造成重大社会动荡和发展停滞。罗斯福新政就是瞄准了这一点。利用国家魄力创建了大量的服务业以及使用大规模国家基建缓和就业压力。而这些带来的消费能力配合新技术带来的工业产能的复苏,使美国迅速走出困境。

中国现在处于类似的困境。国内第三产业自然发展不均衡。第二产业过度依赖出口维持其产能和就业量。国家仍旧无信心开放户口禁区,导致仍有巨量低效率农业人口滞留农村,使得第一产业劳动成产率低下。国家虽然多年利用大规模基建吸收低教育培训水平的劳动力就业,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保险,理财,通信,推销等行业吸收就业能力已经不大可能增长。所以中国理顺三大产业的难度远高于罗斯福时代。

但是看看美国,中国的未来仍旧光明。

原因就在于,由于历史和技术的原因,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过度集中于平原地区,与农业争地。导致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发展极不均衡。90%的人口集中于20%的土地上。

反观美国,特别是美国南方,大量居民区建设于不适宜农业发展的丘陵林地。小区和自然林混杂。如果不是从空中看,你很难看到居民区在哪里。而工业则集中在滩涂,河岸等既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农耕的地区。而这一切,在高能耗和复杂基建的支持下(运输,供电,供水,供气,排水),使得美国用地矛盾非常缓和。

中国下一步的最佳发展方向也是如此:向丘陵地带发展居住小区,将省会等政治文化中心从大都市迁往新建高技术山城。利用核电和风能以及垃圾回收实现山城能源资源自给。利用大规模调水保障山城环境。这样一方面创立大量社会服务职业,一方面保持基建规模长盛不衰,一方面舒缓用地矛盾,一方面治疗大都市交通堵塞带来的无谓消耗,一方面促进新能源,新技术的集成发展,一方面增大政治文化中心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一方面大大拉动GDP增长,一方面均衡地理区别地区的发展,一方面最大限度发挥远程通信的效益,一方面重起炉灶治理污染痼疾,一方面减缓拆迁矛盾,一方面增大上访难度… 一举至少13得。创建未来世界。

这个决不是眼睛盯着房价的狭隘视角所能理解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