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长地久]

By: | Comments: 2 Comments

Posted in categories: 道德经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之所以能够有绵长的历史久远的未来,是因为天和地并不把它们的生存当作自己存在的价值,故而能长久地存在。同样道理,圣人把自身的利益放在大众利益后面,为大众利益奔忙,结果他得到了众人拥戴,反而成就了自身的历史地位。圣人把自身的安危排除在行为的决定因素之外,反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这不正是因为他们无私,不追求个人价值吗?结果成就了他们的个人价值。
评论:
道德经第二章阐述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就是如何不去刻意制造分别和坚持分别心。这一点用在管理学上,就是第三章的内容,管理应当避免挑起内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用在人类行为学上,就有了第五章的论断,人人平等,奠定民主思想的基础。而第六章,则为这种思想提供了宇宙观的基础。有了这些基础理论的铺垫,第七章则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决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的冲突,就是人和我的冲突。让人平等对待两个别人,不是很难。但是一旦面临旁人利益和自身利益冲突的情况,人们多数都会本能地选择损人利己。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如果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是短期行为。由此引来的被损害方的长期敌意和戒备,往往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造成对自身利益的持久损害。老子并为从这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而是将其放在一个任何人都共有的愿望,长寿,的背景下。首先揭示天地的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从不把自身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价值。例如天,星辰在不断产生湮灭,例如地,板块漂移地震火山,一切都在不断生灭。但是天地顺其自然,故而整体上长久存在。人类社会中,虽然自古谁无死,但是被人们传扬的,被历史褒奖的,既不是那些遁世养生的长寿翁,也不是那些极尽奢华淫欲的权贵富翁,而是那些将自己的利益和生死置之度外,为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号,奔忙献身的古圣先贤们。他们身后得到的景仰和崇拜,远多于任何一个牟取私利的大豪终其一生所能得到。这种超越生命的存在,不正是他们的无私所带来的超越最大限度的私利吗?
人的生命有限,人们追求永恒。如果一个人从私利入手,无论生前多么豪奢,死后一掊黄土。就算你认为子孙是自己生命的继续,但是一个败家子就可以毁灭你的所有努力。适得其反。反之,如果从无私入手,历史已经证明,将有成为历史上的圣贤的机会,思想,事迹将长存。
评论:
这一章从人类的私欲入手,以天地和历史为佐证,论述了最大的私利只能反而从无私的行为诞生。这强于任何空泛的说教,将“无私”上升到私利的最高层次。老子道德经的无私人我观在此得到了生动的表现。这一章可称为老子社会学的纲领。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