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困(坎下兑上)变为蛊(巽下艮上) The symbols: 011010 (lake over water) -> 100110 (mountain over wind)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这个卦象说明现任美国政府显现困乏之态,虽然没有办法马上走出困境,但最终不会有过尤。现政府说的话没有人相信,所以只好少说为妙。 The symbol of current says, that the US government ruled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has been in broad complex trouble. Although there is no way to get out of the troubles, there is still no critical danger. Nobody is still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并没有实质的存在,但它适用的范围却无穷无尽。它看起来空洞无物,却又似乎是万物所依存的根本所在。依据道德法则,万物的突变都失去了突然性,万物的纷繁都现出了内在的规律,万物的表征中看似自相矛盾的地方都调和为一体,万物和其环境的冲突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它没有实体的存在,却又无法否定它的存在。我无法得知“道”是什么的产物,但是它显然起始于任何实体和意识之前。 评论: 这个乃是老子哲学观点的总纲。通过这一章,道德经声明了这样一种哲学观点,就是, 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一种超越实体的存在,超越存在的存在,超越意识的存在。它规定了万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法则不是意识总结的产物,而是超越意识的存在。理论上,如果人们认识了相应的自然规律,那么所谓突变,事故,巧合就都有规律可循;所谓纷繁复杂就都有逻辑可解;所谓不同观点的多面性就可以找到其内在的一致性;所谓本体和环境的区别就可以联系在一起。这个,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种基本法则的存在,不是那种物质的存在。它没有具体的对应对象,所以说“渊兮,似万物之宗。”它没有具体的对应对象,却无法否定它的存在,所以说“湛兮,似或存。”我们无法得知“道”是什么的产物,但却可以确信道的存在要早于任何实体和意识之前,所以说“象帝之先”。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老子第四章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本章给出了一个超越这个问题的答案,即存在一种高于思维和物质存在的存在,即“道”,即“万物遵循的基本法则”,这种存在“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无法寻觅其起源,但是却是早于和超越物质存在和思维存在的存在。在这个高度上,所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都显得苍白无力,低了一个层次。在道德经的哲学高度上,既不是物质决定意识,也不是是意识决定物质,而是“道”规范了物质的运动,甚至“似万物之宗”,体现为万物依存的本原;“道”同样规范了意识认识的范围,乃是“可道,非常道”之道。 指出超越物质和意识之上的第三类存在,也是终极存在,“道”的存在,奠定了道德经哲学观的基调。这种哲学,超越唯物唯心这两种走极端的片面哲学,将对世界的观点和并为对“道”的认识和使用。这种超越的世界观,奠定了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的基调。 总结: 道德经的第四章,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总纲。真正的哲学,看到了超越物质精神的第三存在,“道”的存在,才是物质和精神的本原。物质以道为规则运动,才体现物质的存在。精神认识道的“可道”,才体现精神的存在。在这个哲学高度下,所谓唯物唯心的争论显得非常渺小和无意义。 道德经前四章,乃是其总纲部分。涵盖科学,个体行为学,管理学,和哲学的基础框架。在这个基础上,以下的道德经章节将讨论比较具体的学科和问题。
第三章[不尚贤]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译文: 不把人用贤与不贤这种框框去区分,不去吹捧拔高所谓贤人,就能够让人民不把时间精力用在互相争斗上;不故意抬高稀有物品的价值,就能够让人民不去把做盗贼当作一种好职业。不去刻意标榜一些虚幻的目标,就能够让民心不陷于混乱。所以如果治理国家的人圣明的话,他应该不去引导人民追逐虚幻的价值观,而是尽量让人民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富足;尽量引导人民减弱放弃其不切实际的政治要求,而是尽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时常引导人们不去追逐那些所谓远大目标,而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去仅凭着大胆就去尝试,这样一来,就没有不和谐平静的社会。 评论: 这个乃是管理学的总纲。管理学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消除内耗。消除内耗,谓之为治。消除内耗,需要做到的就是,消除集体内部纷争,“使民不争”,杜绝内部互挖墙脚的零和游戏,“使民不为盗”,促使内部各部分的目标不冲突,“使民心不乱”。做到这些,道德经第三章提出了三个治本的途径,就是,不片面区分拔高奖励所谓贤人,就能消除内部争权夺利的内耗;不故意抬高稀有物品的价值,就能够杜绝内盗;不去标榜虚幻的目标,就能够避免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解释,以至民心混乱。在这三不的基础上,引导民众放弃好高骛远,“虚其心”,更加脚踏实地,获取眼前利益,“实其腹”,达到丰衣足食,生活富足;不去为所谓远大理想奔走疾呼,“弱其志”,而是把资源时间用在强身健体上,“强其骨”。这样一来,民众不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欲望,知道不能任性胡来,那这个集体没有不和谐平静的。 这一章,长久以来被误解为黄老愚民政策的理论依据。但实际上,此章未有一句反对人民获得信息和知识,没有一句反对教育。这章所反对的,事实上是管理者的浮夸,误导,简单化模式化处理复杂问题,试图用简单远大理想空想目标推动集体这些简单粗暴的管理误区。例如,一个常见的管理误区,就是管理者为一个目标设立高于这个目标实际价值的诱饵,诱使部众向那个方向努力。但是这样一来,能兑现的自然有限,否则得不偿失。群众都不是傻瓜,自然会看到先到者先得,后到者没份的事实,而这个诱饵的价值超出做成这件事的合理付出。因此,人们就会付出额外的劳动去给竞争者下绊子,互相倾轧,结果做到这件事的实际支出远远高于原本的预期,欲速而不达。同样,如果过分拔高一样东西的价值,让得到它的合理劳动付出远远低于它的价码,那么人都不是傻瓜,就会去付出额外的劳动,宁愿冒为贼为盗的风险去获得它。但是这样,因为是集体内部一个人得到另一个人失去,只能是零和负和游戏。所谓远大理想的问题同样在这里。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条确定的道路达成它,所以各自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从集体的角度看,合力往往很小甚至为零,全部用在内耗上了。这些,合格的管理者都应当尽力避免。那么管理者究竟应当怎么做呢?“虚其心,实其腹”,不要给大家画大饼,而是脚踏实地,引导大家获得能看到摸到,真正嘉惠生活的好处;“弱其志,强其骨”,引导大家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所谓远大理想,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真正搞上去。“使民无知无欲”,不是愚民和压制人民的欲望,而是让人民抛弃幻想和盲动,“知不敢弗为”,不去一时冲动胡作非为,那么,这个集体,社会的管理就可以保障是成功的了。 总结: 道德经的第三章,是管理学的总纲,不是愚民政策的总纲。这一章仍旧继承前两章的核心理念,世界的规律,是平等的。分别心,是人为的。管理学,如果去强化人为的分别心,就会导致内耗,内斗,和混乱。反之,如果尊重自然的规律,还事物的本来价值和自有联系,管理同样会获得成功。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明白美好的东西之所以被认为美好,是因为存在丑恶的东西和它对比。都知道善良的人之所以被称为善良,是因为有不善良的人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安静和响亮,前和后,这些相对的概念,都是因为互相比对才存在的。所以圣人做事情不是为了某种目的才去做,他们行为的表率作用,并不是来源于基于相对概念的说教。世上万物,不管引起什么变化,都不自称始祖;不管创生了什么东西,都不据为己有;不管做了什么事情,都不居功,不躺在功劳簿上停止前进。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被历史的车轮淘汰。 评论: 这个乃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世间万物的运动,本没有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这些分别。这些分别都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立场对比出来的。所以你如果追求对比的一个极端,你就不可能避免对比的另一个极端伴生出现。对分别的追求,事实上加大了差异,促进了反面。所以,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不是去追求那些你认可的极端,而是要平息这种分别心,做事情不设目标,不去制造分别,不以分别的言论去教训区分他人。只有这样,为人处事才能合乎自然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不居功,不总把过去的所谓光荣历史挂在嘴上,而是时刻跟随现实前进。这样,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为人处事,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个就是为人处事最容易违背的一条自然法则。人们总是倾向于用自己的观点去区分美丑好坏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强弱前后,追求一个,厌弃另一个。但是,殊不知,这些概念本来就是出自人们的分别心,你区分得越清楚,你所不希望的反面也就越清楚。这种区分,用一个时髦的词汇讲,就是零和游戏。无论你区分得多努力,总和总是中性的,是零。而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就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区分上了。这纯粹是浪费生命作无用功。而人们对这个世界非零的影响,仅仅存在于那些不以分别为动机的行为上,“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你可以放下这种分别心之后,你就不会为了维持那些分别而停滞不前。“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这些都是世界万物不停滞的描述。只有当你可以做到不停滞的时候,你才可以不被淘汰。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不断演变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的判据和永恒的分别。所有分别都是基于一定立场。一旦人们陷入分别心,就束缚了自己适应现实的能力,导致被世界淘汰,走向灭亡。 总结: 道德经的第二章,强调分别的人为性,指出制造分别,强化分别仅仅是零和游戏。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章指出人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为人处事的准则应当避免去刻意制造和坚持分别,更不要躺在过去的分别心上面,束缚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章,是指导人类言行顺应自然的总纲。
GEXEC installed on the cluster
Caltech GEXEC is a scalable cluster remote execution system which provides fast, RSA authenticated remote execution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jobs. It provides transparent forwarding of stdin, stdout, stderr, and signals to and from remote processes, provides local environment propagation, and is designed to be robust and to scale to systems over 1000 nodes. Internally, […]
The aftermath of Sichuan earthquake
卦象:大畜(乾下艮上)变为暌(兑下离上) The symbol: 100111 (Earth over heaven)-> 101011 (Fire over water)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这个卦象说明,地震的能量积蓄很大,不呆在家里才是吉利的。必须克服大的障碍。 The symbol for current says, that the energy of the earthquake is superior. The luck falls on the people who did not stay in houses. To get out of troubles, one has to go over huge obstruction. This clear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
Generalized Cullen and Woodall primes can be twins
Generalized Cullen Primes are defined as the primes of the form n.bn+1 with n+2 > b, while generalized Woodall Primes as the form n.bn-1 with n+2 > b. If we loose the restraint of n+2 > b to a plain n > 2, with every b>1, except for n = k^c and mod(n, c)=0,there is […]
《唐山警示录》
[转贴]《唐山警示录》全文转载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01]:大毁灭前的最后一个黄昏 作者: 张庆洲 在共和国的记忆里,深深铭刻着一个非比寻常的年份——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六年。 一月的十里长街,滂沱的泪水送走了“人民的好总理”; 四月的天安门广场,正义的鲜花和愤怒的诗篇面对着血腥大棒的挥舞,刚为濒临崩溃的国家带来一线生机的邓小平同志再度落马; 身染沉疴的伟大舵手毛泽东,此时已无力操纵这艘风雨飘摇的共和国大船; 四个极度疯狂的政治小丑,鼓着“批邓”“反击”的邪风,将治理整顿初显成效的国家秩序又吹向了混乱的顶点。 人祸未了,天灾的魔影又悄然逼近这个磨难年度的七月—— 1976年7月27日 星期二 丙辰年七月初一 几天断断续续的连阴雨过后,火辣辣的太阳照耀了整整一天。黄昏降临的时候,燠热依然悄无声息地弥漫着。人疲倦了,树木疲倦了,整个唐山都疲倦了。一缕一缕的炊烟像柔柔的黑纱,轻轻融入夏日黄昏的迷迷茫茫的天空。 唐山人无法忘记和亲人生活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过后,数十万亲人的生命结束了,还有数十万幸存者由此而改变了一生!那些与唐山大地震有关的中国地震界的官员、专家以及工作者们,无论在这一天做了什么,他们都不应该忘记。 刻骨铭心的黄昏。 千古遗恨的黄昏。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黄昏! 与大地震有关的还有一座美丽的小山城——青龙满族自治县。在这个无法忘却的黄昏,这里是另外一种场景。远处的山尖缓缓地刺破了夕阳,西边的半个天就被染红了。整个县城一片悲壮。路边大喇叭的“东方红太阳升”不见了,竟然滚动播发着临震警报,地震随时有可能发生……地震…… 县委书记兼县长冉广岐坐镇帐篷当中,一脸的庄严,指挥青龙满族自治县47万人民创造着人类灾害史上的伟大奇迹!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这个大山的儿子,是他带来了大地震即将来临的信息。信息的来源地在哪里?9个小时后的震中区唐山!通报信息的人是谁?地震科学家汪成民。他是哪里的地震科学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 青龙距唐山115公里。冉广岐指挥青龙人民创造着奇迹,一无所知的唐山人民却面临着巨大的死亡! 唐山的夜,出现了一阵一阵的藕荷色的地光。池塘里的鱼翻白了。井水改变了少女般内在的性格,不是默默地调剂盈亏的水源,而是急剧地上升或下降,有的还疯了似的冒泡翻花!跟人患难与共上千年的狗声嘶力竭地狂吠不止,俨然得到了天旨,告诉人们这即将来临的泼天大祸! 夜愈来愈深。一阵阵藕荷色的光仍在闪烁。乘凉的唐山人陆续走进了自己的家。中外宾客也回到了下榻的地方。渐渐的,唐山市的大街小巷变得空空荡荡…… 唐山和青龙,同一个月亮,同一片星空。 我和数以百万计的唐山人一样,将近三十年了,多希望这是出自某个大导演杜撰的灾难巨片,我们的亲人有再次醒来的那个瞬间。可是它不是……真实的悲剧比虚构的故事更惨烈! 青龙能做到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七•二八不是一个法定纪念日。新闻媒体总是尽着天职和良心,年年关注七•二八,年年报道七•二八,不忍说又不能说的七•二八,人类无法忘记的七•二八。 那个七•二八黑色的瞬间,把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骤然变成了巨大的炼狱。幸存者们无法接受这血淋淋的现实,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姐妹之间兄弟之间说笑着睡了,睁开眼睛亲人竟变成了死尸!数以十万计的遇难者又演绎出了多少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人间悲剧。亲人们走了,已经走了很远。一日三餐,多少女人吃饭时多摆上一副筷子;漫漫长夜,多少男人给再不回来的亲人开着门;孤儿们一夜之间仿佛都一齐长大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为儿孙烧起祭奠的纸钱…… 七•二八,全城自发的悼念日。 在我采写本调查的过程中,脑海始终航行着一艘船——泰坦尼克号。她沉入大西洋海域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不同肤色的人们至今还在怀念她。我相信,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悲凉的爱情故事,人类需要在震撼人心的悲剧中吸取更深刻的教训。我们是水手,是乘客,也许是设计者。 唐山大地震要比泰坦尼克号惨痛多少倍! 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对于人类生死攸关的问题: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悲剧可能不重演吗?这是摆在行政管理、科学家和公众三大群体面前的一道无法绕过去的难题。无论命题多么尴尬,都需要人类去勇敢地面对和思索。 人需要生存。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唐山警示录[连载之02]:唐山地震监测网发现了什么 作者: 张庆洲 (唐山地震)丰南火车站。铁轨弯曲变形。 本章叙述的是工作在地震台、站及监测点的唐山人。 在采访中,我感到了他们对家乡那种深刻的爱。在平时,这种爱或许不怎么明显,可是当大劫难即将来临,却表现的那么强烈!唐山,是生养他们的故土。这里有他们牵肠挂肚的家,有恋着他们的女人们,有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还有静静流淌的陡河,甜甜的炊烟……他们像小燕啄泥一样,年年月月辛劳奔波着,构筑了不怎么富有却温馨的小家。一个一个的小家,组成了可爱的故乡。 他们一旦得知故乡显现了大震的背景,便不顾一切地捕捉地震的信息了。故乡不能毁灭,家不能毁灭,亲人的生命不能毁灭啊!他们捕捉到了临震的信息。 他们曾有人声嘶力竭地告急! 这一切没有感动上苍。父老乡亲大都还在睡梦中,一场大毁灭席卷了整个唐山!他们从此沉默。新闻界也从此沉默。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唐山大地震是中国灾害史上不光彩的一页吗?假如唐山大地震预报成功了,新闻界会怎样呢? 这不公平。 他们是唐山人的骄傲。尽管他们不是哥白尼也不是海力布,只是一介草民。草民该做的他们做了,草民不该做的他们也做了。他们很优秀,优秀的事迹却沉埋了二十多年。 我寻找他们,从冬天找到夏天,从夏天又找到冬天。 面对地震专家的否定,他再次发出临震警报 马希融,高级工程师,回族,1933年7月生。1955年参加工作,后进修矿井地质及物探专业,开滦马家沟矿地测科、地震台。 河北省人大第六、七、八届常委。 马希融身材魁梧,方型脸透着一股豪气,性格有点倔犟。让我想起伊斯兰的英雄——马本斋。在我众多的采访者中,他是最难采访的人。他不愿提及过去。我顶着寒风“三顾茅庐”,老人才向我和盘托出保藏已久的珍贵史料。 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异常变化:北偏西20度测道地电阻率值大幅度下降,北偏东69度测道也出现了急速下降现象。 他相信他的地电阻率监测系统。这在1976年是颇为先进的观测设备,是他亲自完成组装和试测的。然而,他还是反复地仔细检查,结果是仪器正常,线路无损,周围的环境也没有干扰。 科学严肃地向他昭示:地电阻率下降,反应了地壳岩石应变积累的加速发展,预示着近期要发生强烈地震! 马希融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差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精确。他夜以继日地观测计算,结果:北偏西20度测道,5月28日至6月14日地电阻率值下降幅度达17%;北偏东69度测道,6月7日至18日累计下降幅度8%。 马家沟矿地震台毕竟只是一家,他又与其他台站进行交流,并且注意了对地下水和动物变化的观察。他最终肯定了自己的结果是准确无误的。 […]
May 12, 2008, 14:28, Sichuan Earthquake
This log the event and some facts. The fact: http://earthquake.usgs.gov/eqcenter/recenteqsww/Quakes/us2008ryan.php Magnitude 7.8 Date-Time * Monday, May 12, 2008 at 06:28:00 UTC * Monday, May 12, 2008 at 02:28:00 PM at epicenter * Time of Earthquake in other Time Zones Location 31.099°N, 103.279°E Depth 10 km (6.2 miles) set by location program Region EASTERN SICHUAN, CHINA […]